變“靜態候警”為“動態處警”、變“被動集結”為“主動應戰”、變“群眾上門”為”屯警街面”……如今,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各中心區域,12個警務工作站建成,10個移動警務平臺投入使用,20臺警用巡邏摩托車上路,10支無人機戰隊組建,由“城市快警演繹的立體化巡防平安風“警”線,讓人民群眾時刻感覺到“安全”就在身邊。
打造“最快勤務“筑牢街面快速反應圈
快警的”快”,既是民警抵達現場的速度,也是處置警情、服務群眾的速度。通遼市公安局科爾沁分局以警務工作站和移動警務平臺為依托,按照“1、3、5“分鐘快速反應圈要求,制定快速響應機制細化方案。2022年,12個智慧警務站建成,每個警務站配備12名民警輔警,采取三班輪值工作方式運作,高等級務期間做到24小時屯警街面、24小時服務群眾,力爭“第一時間反應、第一時間出警、第一時間處置”,最大限度實現了“秒級反應、快警快處”。
2022年9月的一個晚上,科爾沁區萬達警務工作站接到分局指揮中心派警,有居民報警稱其妹妹在西拉木倫大街與平安路交匯處遭受騷擾。巡邏組迅速趕往現場進行先期處理,待霍林派出所民警到現場后進行案件移交,該起警情從接警到派警到達現場僅用時45秒。
警力的前置,帶來了接處警工作的高質效。警務站設立以來,執勤民警先期快速處置治安案件78起,實施現場救助253起,化解矛盾糾紛110起,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。
聚焦科技數據賦能加大智慧巡防密度
為健全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,科爾沁分局警務工作站依托“雪亮工程”,與周邊區域視頻監控網絡聯網并線,建立空中視頻巡邏與街面實地巡邏雙向互動模式,形成立體化、智能化、全覆蓋的”大巡防”格局。
有群眾報警稱其祖母于科爾沁區大市場附近走失,請巡邏組立即開展巡查!“萬達警務工作站接到指揮中心指令,巡邏組立即開展工作,兩名隊員在站內通過監控排查另外兩名隊員在街面商鋪搜尋。
站內的隊員在監控中發現了老人的身影,十幾分鐘后,巡邏隊員便在一家超市找到走失老人,并將其帶回警務站。當老人的孫女馬女士看到奶奶安然無恙時,激動地向民警表示感謝。
雪亮工程“不僅為社會治理安上了“干里眼”,讓警務站有了服務群眾的“最強大腦",也為民警鎖定目標、固定證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。民警在警務站點擊鼠標,在電腦上打開監控探頭進行實時監測,利用“千里眼“功能,便可以看到轄區各個重點部位的實時情況。